振兴路上 工业大步走
2014年01月10日

  新年伊始,赣州开发区的工业园区内,呈现出一派忙碌景象:已建成的工厂里,机声隆隆,产销两旺;在建工地上,车来人往,井然有序……所到之处无不让人感受到一股奋进向上的气势。

  这一股气势源于赣南人民与生俱来的勤劳与智慧,更源于对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机遇的感恩和珍惜。《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走出振兴发展新路子。这是对赣南工业的殷切期望和巨大考验。

  1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掷地有声:强力主攻工业,挺起振兴发展脊梁,使赣南苏区经济大厦建立在稳固的工业基础之上。

  听!振兴路上,赣州工业大步走的声音。

 环境优美、厂房林立的赣州开发区香港工业园一角    记者吴悦 摄

 

 进一步壮大产业集群
 

  依靠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工业又好又快发展,是新阶段工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市正围绕构建现代工业体系目标,着力培育具有赣州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推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钨和稀土新材料及其应用产业依然是我市工业的龙头老大,截至2012年11月底,我市稀土和钨新材料及其应用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亿元。

  今年,我市将深入推进行业整合重组,以赣州稀土集团公司为主体,打造覆盖全产业链的中国南方稀土大型企业集团,加快建设稀土产业基地,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赣州钨与稀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与此同时,我市将主要着力点放在如何延伸产业链、拓宽产业幅、提高附加值上,大力发展稀土、钨新材料和高附加值应用产品,力争金力永磁高性能电机磁钢、耀升工贸高性能高精度硬质合金等一批新材料项目竣工投产。

  与钨和稀土产业不同,战略性新兴产业堪称“黑马”,2012年,我市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列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产业项目28个,占全省的1/5。

  今年,我市将加速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档次和规模,加快引进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到赣州设立分厂,尽快形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完整产业链;积极引进军工企业发展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建设军工产业基地;推进中成药产业化,加快建设人体干细胞等生物制品项目,促进生物制药产业上规模、创品牌;加快发展水电及风电设备、稀土加工专用设备、磁选设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

 

 完善平台促产业集聚
 

  良好的发展平台和环境能使落户企业得以强筋壮骨、枝繁叶茂。我市明确园区产业发展定位,以国家级和省级产业示范基地和配套服务平台为重点,大力抓好园区平台建设,全力打造政策洼地、服务高地、安全宝地、兴业旺地,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

  2012年,我市通过规划引导、合理布局、项目集聚强化园区特色,先后创建崇义县硬质合金应用材料产业基地、赣州(兴国)氟化工产业基地、赣州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产业基地等11个省级产业基地,为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奠定了基础。

  今年,我市将积极推动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瑞金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经济开发区,加快崇义、寻乌、石城产业集聚区的功能完善,推进省级工业园区调区扩区,提升园区的产业承载能力。与此同时,将建立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运营机制,鼓励民间资金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水、电、路、污水处理设施,推动园区公共服务平台、标准厂房、孵化器、商务楼等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园区服务功能。

  今年,我市还将推进园区特色化发展,加快编制完善30个特色产业园(基地)规划,科学确定总体布局、产业导向、功能区块,严格园区项目准入范围和标准,加快培育园区个性特色;优化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和硬环境,重点围绕产业定位引进世界五百强、国内五百强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培育专业化配套企业,迅速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节能降耗一如既往良好的发展平台和环境能使落户企业得以强筋壮骨、枝繁叶茂。我市明确园区产业发展定位,以国家级和省级产业示范基地和配套服务平台为重点,大力抓好园区平台建设,全力打造政策洼地、服务高地、安全宝地、兴业旺地,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

  2012年,我市通过规划引导、合理布局、项目集聚强化园区特色,先后创建崇义县硬质合金应用材料产业基地、赣州(兴国)氟化工产业基地、赣州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产业基地等11个省级产业基地,为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奠定了基础。

  今年,我市将积极推动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瑞金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经济开发区,加快崇义、寻乌、石城产业集聚区的功能完善,推进省级工业园区调区扩区,提升园区的产业承载能力。与此同时,将建立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运营机制,鼓励民间资金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水、电、路、污水处理设施,推动园区公共服务平台、标准厂房、孵化器、商务楼等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园区服务功能。

  今年,我市还将推进园区特色化发展,加快编制完善30个特色产业园(基地)规划,科学确定总体布局、产业导向、功能区块,严格园区项目准入范围和标准,加快培育园区个性特色;优化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和硬环境,重点围绕产业定位引进世界五百强、国内五百强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培育专业化配套企业,迅速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节能降耗一如既往
 

  2012年,兴国南方万年青水泥等13户企业积极落实国家、省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淘汰落后炼钢产能50万吨、水泥产能190.6万吨、铅蓄电池产能80万千伏安时;关闭了一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小企业,其中23户列入国家“关小”补助计划。

  2013年,我市将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工业节能责任制,健全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强化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节能监管,推进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发展循环经济和再制造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确保实现工业节能降耗目标,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认真做好第三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的筹备和组织工作,争取引进一批低碳生态项目和技术。

 

 创新战略强发展动力
 

  创新是工业转型升级的持久动力。在减按15%税收的财税红利推动下,全市上下看到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曙光: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2013年,我市将加快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快推动南方离子型稀土与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稀土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工业园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和科技型企业孵化器等公共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共性关键技术和装备的开发与推广应用,为企业提供产品检测、实验条件、技术指导等服务。

  同时,政府将鼓励企业加大创新力度。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引导,促进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开展技术创新示范活动,推动章源钨业、虔东稀土等龙头企业创建国家级

  企业技术中心,支持企业创建一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等创新载体,提高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应用能力。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推进协同创新,鼓励企业引进最新科技创新成果,实施一批科技成果产业化重大专项,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http://www.gndaily.com/news/2013-01/30/content_1014223.htm

 
 

[打印页面]  [返回上层]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