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钨产业链在国内甚至国际都是最长的,也是最完善的。”黄泽兰董事长在介绍企业的平静言谈之中蕴含着现代企业理念。他认为,提高产品附加值的企业转型是摆脱低层次价格竞争的关键,延长产业链是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的深刻变革。对于如何做,黄董事长言简意赅:“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管理者不可能事事都懂。不懂,就去请懂的人来做。”的确,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优秀的人才构筑优秀的企业,是章源钨业的成功经营之道。
2005年,一座名为“院士楼”的四层楼房在淘锡坑矿区拔地而起。与之配套的电子显微镜、镜像显微镜、扫描电镜等科研设备一应俱全。以陈毓川院士、裴荣富院士等地质专家领衔,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和赣南地质大队为主力军的科研集体,对淘锡坑及赣南钨矿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南岭地区钨锡多金属矿床研究与勘查评价》项目,荣获了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西省崇义县淘锡坑矿区钨矿资源潜力评价报告》获2007年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
章源钨业投资与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合作,完成了淘锡坑钨矿研究项目。通过3年的工作,在该矿区的深部及外围取得了重要找矿突破:新增加资源储量近5万吨。2009年在淘锡坑矿区内又发现了数条隐伏的工业矿脉,在公司所属的其他探矿权内也揭露到了工业矿脉。科技找矿,为企业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保障。
通过汇聚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和科研资源,如今的章源钨业已建立了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博士(后)流动工作站、中南大学章源博士后科研基地、赣南科学院钨业研究所等重要科研基地。“利用资源、依靠科技、以人为本、诚信至上”的经营理念,奠定了章源钨业技术创新的基础;而科技与企业的结盟,又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演绎了“技术创新的主体在企业”的全过程。
科研院校与章源钨业的紧密合作,不仅为企业培养和吸引了一大批高层次的科技人才,又在延伸产业链中形成了具有“章源特色”的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模式。章源钨业向产业上下游拓展,完成深加工技术改造,具备了经营从钨精矿到碳化钨粉、钨材、硬质合金及其工具等全系列、高质量钨产品的能力。在延长钨的产业链的同时,企业建立了与产业链相配套的高水平分析检测系统和高精度的模具生产线,生产能力位居国内领先,产业规模和产品附加值得到了质的提升。
目前,拥有多项专利的章源钨业,超细仲钨酸铵、高纯钨粉、超细晶硬质合金、纳米级碳化钨粉等9项科技成果通过鉴定。依托开发的“纳米钨粉、纳米碳化钨粉”等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和产品,章源钨业成为仅有的能工业化生产纳米钨粉的企业。
完整的产业链为章源钨业持续盈利和减少盈利波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受益于规模经营,依托完整的产业链优势,章源钨业在金融危机仍然蔓延的2009年度,公司下游的精深加工产品销售额大幅提升43%,占总销售收入比重63.50%,彰显出章源钨业的卓越抗风险能力。
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章源人逆势飞扬,把中国企业惯用的“价格战”升级为“价值战”。
汇聚多方资源的产业模式,全系列的产品组合,强大的钨资源保障能力,构成章源钨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价值。截至2009年底,公司总资产已经由最初的470万元猛增到14.25亿元,最近3年的年平均净利润达到1.1亿元。
有意无意间,章源钨业避开了初级产品的价格战,在创造完整产业链价值的过程中,实现了产业升级。与国家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品附加值的战略转型完全一致。
|